• 新2会员管理端10888

  • 0838-7171982

    全 国 服 务 热 线

    健康关注:使用膨大剂水果安全吗?

    发布日期2011-05-03 浏览次数:3821

    现如今草莓又大又红、黄瓜顶花带刺、葡萄赛过乒乓球……这些看似美观又好看的瓜果蔬菜,口感已大不如前,就连西瓜也能“爆炸” 。近日,江苏出现西瓜“炸裂”情况 ,再次引起各方对膨大剂的使用产生了诸多疑问。对此,有关专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。


      膨大剂是什么 ?


      “膨大剂”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一类。它具有加速细胞分裂 ,促进细胞增大、分化和蛋白质合成 ,提高坐果率和促进果实增大的作用,常用的有氯吡脲、赤霉酸 。在我国,氯吡脲主要用在西瓜等园艺作物上,赤霉酸主要用在柑橘等作物上 。


      氯吡脲、赤霉酸在我国属于登记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。我国在批准农药登记时,在标签上规定了用药时期、用药剂量和施用方法,标注了使用范围和安全间隔期。同时 ,我国还先后制定了《农药合理使用准则》和农药残留标准,指导和规范农药使用 。


      “瓜裂裂”原因何在?


      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朝贤说,江苏一些地方出现“瓜裂裂”是多种因素综合引起的。首先,与种植品种有关。此次出现“瓜裂裂”的品种名称叫“日本全能冠军”,去年刚在当地引进推广,其特点就是皮薄、易裂。其次 ,是天气因素和西瓜生长特点共同作用的结果。今春江苏干旱,在出现“瓜裂裂”的前后几天,当地下大雨 ,西瓜过度吸收水分 ,致使出现“瓜裂裂”的情况。第三,与膨大剂使用不当有关。膨大剂一般应在西瓜雌花开花的当天或花前1至3天,喷在瓜胎上,而且应当按照登记时推荐的用量施用 。从江苏的情况看 ,瓜农是在西瓜已接近成熟、快要上市时施用膨大剂 ,极易出现瓜裂现象 。


      他说,就目前了解的情况看 ,江苏局部地区出现的“瓜裂裂”现象,仍属个别情况,以前在国内很少出现,目前也未在其他省份发生。这类问题是生产技术问题 ,而非质量安全问题,可以通过加强技术指导来解决 。


    膨大剂对人体有无危害?


      张朝贤说,正常使用条件下,膨大剂可以促进果实增大 、早熟、提高产量  。但如果过量使用或使用不当,会引起果实畸形 、裂果、掉果等药害现象。目前,没有科学证据证明膨大剂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。


      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主任王月丹博士表示,国外曾做的细胞实验上 ,已有实验发现氯吡脲对哺乳动物细胞的GTP酶组装有影响。2004年美国环境保护署在动物实验后,指出长期使用氯吡脲 ,对大鼠的肾脏有影响,使其体重下降,对兔子的皮肤、眼睛有轻微刺激。


      因此,膨大剂是否对人体有害,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。


      三招区分膨大剂是否过量使用


      以草莓为例 ,使用膨大剂和正常种植的草莓是可以区分的。


      看 使用膨大剂的草莓个头超大 ,外形有不规则凸起、颜色青红分明 。正常草莓个头如鹌鹑蛋或鸽子蛋大小 ,也有个别单枝草莓个头较大,颜色红艳有光泽、色泽均匀 ,形若圆心 。膨大剂草莓能轻易掰开,且掰开后是空心 。正常草莓因果肉结合紧密、水分较多而不易掰开,且掰开后为实心。


      摸 膨大剂草莓泛青部分摸起来比较硬 ,发红的表皮摸起来有软软的感觉。而正常草莓摸着富有弹性,软硬适中。


      尝 膨大剂草莓吃起来寡淡无味 ,而自然长大的草莓则甜中带酸,自然清香 。


    (摘自“人民日报海外版”)

  • XML地图